形态描述
形态 (H. t. namiyei, 据内田清之助, 1974)
成鸟:前头栗色,其余上体、尾羽色黑而有绿色金属光泽。眼先绒黑,颊、颏、喉和前颈鲜茶淡褐色,微渲染棕黄,至胸部稍淡;耳羽上部蓝黑,下部淡褐;颈侧浅蓝黑色且由侧方延伸至胸部两侧,形成似新月形的色斑,使得颈部的淡褐色同下体其余部分稍为分开;翅深褐;尾暗褐色,尾羽除中央一对外,其余内翈近尖端悉具斜形椭圆白色斑,最外侧一对尾羽白斑不著;尾下覆羽尖端绒黑且饰以白边。下体淡灰渲染黄色,近腹中线的每枚羽均饰以白缘。
虹膜褐色;嘴黑色;跗蹠及趾角褐色。
幼鸟:形似成鸟,但上体缺蓝绿色金属光泽,额羽的栗色不大明显;颏、喉和胸的栗色较淡,其余烟白且微渲染粉红,内侧飞羽及其覆羽均缀以白色边缘,羽端粉红色。
如成鸟一样,洋燕幼鸟的尾亦较其它燕幼鸟要短。
量度:[据小林桂助(1965)和内田清之助(1974)]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O (7—9) (106—113) (46—54) (10—11)
成鸟:前头栗色,其余上体、尾羽色黑而有绿色金属光泽。眼先绒黑,颊、颏、喉和前颈鲜茶淡褐色,微渲染棕黄,至胸部稍淡;耳羽上部蓝黑,下部淡褐;颈侧浅蓝黑色且由侧方延伸至胸部两侧,形成似新月形的色斑,使得颈部的淡褐色同下体其余部分稍为分开;翅深褐;尾暗褐色,尾羽除中央一对外,其余内翈近尖端悉具斜形椭圆白色斑,最外侧一对尾羽白斑不著;尾下覆羽尖端绒黑且饰以白边。下体淡灰渲染黄色,近腹中线的每枚羽均饰以白缘。
虹膜褐色;嘴黑色;跗蹠及趾角褐色。
幼鸟:形似成鸟,但上体缺蓝绿色金属光泽,额羽的栗色不大明显;颏、喉和胸的栗色较淡,其余烟白且微渲染粉红,内侧飞羽及其覆羽均缀以白色边缘,羽端粉红色。
如成鸟一样,洋燕幼鸟的尾亦较其它燕幼鸟要短。
量度:[据小林桂助(1965)和内田清之助(1974)]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O (7—9) (106—113) (46—54) (10—11)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体形似家燕但比家燕略小,体羽色黑具金属绿色光泽,腰深蓝,下体无条纹;两翅折合时伸达尾羽之后,前颈无蓝黑色横带。
大小
量度:[据小林桂助(1965)和内田清之助(1974)]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O (7—9) (106—113) (46—54) (10—11)
;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O (7—9) (106—113) (46—54) (10—11)
;
生物学
生态 洋燕为留鸟,平时活动于岛屿或山脚坡地、草坪,也围绕树林附近有廊廓的平房、高大建筑物、工厂飞翔,早、晚常成对地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,喜栖无叶的枝条或枯枝。
繁殖在3—4月,巢呈半碗形,用小泥丸堆砌而成,贴附于墙壁或岩石表面,大多营巢于山洞的洞顶突出或凹陷部分,或建筑物的走廊、柱梁或椽间。铺垫有草根,柔草茎和绒羽。有时2—3巢在同一屋内或走廊内,但并不互相干扰。两性均参加筑巢。
每巢产卵2—3枚,卵色白且缀以红褐色小点。大小为17.4×12.5毫米。两性均参加抱孵。
雏鸟出壳后,由双亲饲喂,所食全为昆虫且大都从空中捕捉。喂雏与燕属其它种略有不同,即衔食归巢时,亲鸟并不停落巢缘依次把食物递于雏鸟口内,而是频繁地扑打双翅飞停巢边,迅速把食物传递到雏鸟嘴里。
繁殖在3—4月,巢呈半碗形,用小泥丸堆砌而成,贴附于墙壁或岩石表面,大多营巢于山洞的洞顶突出或凹陷部分,或建筑物的走廊、柱梁或椽间。铺垫有草根,柔草茎和绒羽。有时2—3巢在同一屋内或走廊内,但并不互相干扰。两性均参加筑巢。
每巢产卵2—3枚,卵色白且缀以红褐色小点。大小为17.4×12.5毫米。两性均参加抱孵。
雏鸟出壳后,由双亲饲喂,所食全为昆虫且大都从空中捕捉。喂雏与燕属其它种略有不同,即衔食归巢时,亲鸟并不停落巢缘依次把食物递于雏鸟口内,而是频繁地扑打双翅飞停巢边,迅速把食物传递到雏鸟嘴里。
生境信息
生态 洋燕为留鸟,平时活动于岛屿或山脚坡地、草坪,也围绕树林附近有廊廓的平房、高大建筑物、工厂飞翔,早、晚常成对地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,喜栖无叶的枝条或枯枝。
繁殖特征
繁殖在3—4月,巢呈半碗形,用小泥丸堆砌而成,贴附于墙壁或岩石表面,大多营巢于山洞的洞顶突出或凹陷部分,或建筑物的走廊、柱梁或椽间。铺垫有草根,柔草茎和绒羽。有时2—3巢在同一屋内或走廊内,但并不互相干扰。两性均参加筑巢。
每巢产卵2—3枚,卵色白且缀以红褐色小点。大小为17.4×12.5毫米。两性均参加抱孵。
雏鸟出壳后,由双亲饲喂,所食全为昆虫且大都从空中捕捉。喂雏与燕属其它种略有不同,即衔食归巢时,亲鸟并不停落巢缘依次把食物递于雏鸟口内,而是频繁地扑打双翅飞停巢边,迅速把食物传递到雏鸟嘴里。
每巢产卵2—3枚,卵色白且缀以红褐色小点。大小为17.4×12.5毫米。两性均参加抱孵。
雏鸟出壳后,由双亲饲喂,所食全为昆虫且大都从空中捕捉。喂雏与燕属其它种略有不同,即衔食归巢时,亲鸟并不停落巢缘依次把食物递于雏鸟口内,而是频繁地扑打双翅飞停巢边,迅速把食物传递到雏鸟嘴里。
国外分布
冲绳、琉球,圣托马斯(Tanto Tomas),本古特(Benguet),菲律宾吕宋等地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用途
分类讨论
检索表文本
体大,翅长110毫米以上;尾叉14毫米,上体光泽淡绿;喉较暗栗…………… 台湾亚种 H. t. namiyei
体小,翅长多在105毫米以下;尾叉7—10毫米,上体光泽蓝绿;喉淡栗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兰屿亚种 H. t. abbotti
体小,翅长多在105毫米以下;尾叉7—10毫米,上体光泽蓝绿;喉淡栗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兰屿亚种 H. t. abbotti